柏明顿胡八一:吃透阿米巴的本质后,我想替稻盛先生说两句实在话
随着国内企业管理意识的觉醒,阿米巴经营模式(若无特指,以下一律简称为“阿米巴”)在民企、国企得到广泛发展,成为近十年在中国传播最广的管理模式之一。
但是随着应用的普及,网络上关于阿米巴经营模式的讨论此起彼伏,有人把它捧成包治百病的神药,也有人骂它是害人不浅的毒药。各方派系之间争论得面红耳赤。
这让笔者想起,儒家学派中,由于孔子对于人性的记述非常简单,导致后世衍生出了孟子的 “性善论”、荀子的 “性恶论”,争论持续了数千年,至今没有结果。
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笔耕不辍,出版了70余部著作。笔者作为一名落地派的管理咨询师,也是国内第一批参与研究阿米巴模式的人,笔者觉得有必要花点时间聊聊这事儿。
阿米巴经营模式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会有这些争论?那么阿米巴模式真的不适合中国企业吗?又该如何落地?
01
他们说了些什么?
那么阿米巴到底是什么?
笔者引用《阿米巴经营》一书中稻盛和夫先生对于阿米巴的定义:“在正确的经营理念指导下,把组织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团体,通过独立核算制加以运作,在公司内部培养具备经营者意识的人才,实现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的全员参与型经营。”
这个定义看上去十分容易理解,稻盛和夫先生对于阿米巴的解读也颇为详尽,包括推行阿米巴的初心、经营哲学、组织设计、经营会计、定价方式,甚至连推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陷阱及应对策略,均进行了不厌其烦、鞭辟入里的论述。
然而,现实中人们对阿米巴的理解却五花八门。 再看看市面上一些有较大声量的 “派系” 的看法:
无用论:认为阿米巴就是每天填数据、做业绩汇报,让员工多了一些额外工作,在企业管理中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,纯属多余;
不宜论:觉得中日国家环境不同,比如日本的终身雇佣制,因此阿米巴不适合中国企业,会严重水土不服;
有害论:声称导入阿米巴,引入内部市场化,会引发内部矛盾,从而降低内部协同效率等;
超能论:把稻盛哲学当作圣经来学习,将其视为拯救企业困境的灵丹妙药,要求员工日日诵读经典,做到 “利他” 共赢。
这些派系在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实践路径上各执一词、大相径庭。但究其根本,均存在一个共性问题——他们对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象或局部。而这一现象的根源,在于对阿米巴本质缺乏清晰认知。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153-1375-3331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赢秋苑20号楼3层C060号 网址:www.pmtedu.cn 邮箱:sunlx@pmt.net.cn